导航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爱心故事 >

“童爷爷”和他的“心爱学子”

2024-03-13 14:54:22

  春色如画菜花黄,微风拂面扑鼻香。

  3月6日下午2时许,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司克隆等在学校门口,并不停的向道路两边张望。因为“童爷爷”前一天打来电话,与司克隆相约,要与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工作人员一同到学校看望他。

  

  司克隆口中的“童爷爷”,名叫童邦烈,今年已经82岁高龄,退休前是瓮安县计生协副会长。

  “我生长在遵义余庆的大山深处,经历过翻山越岭求学的艰辛,也目睹过因家贫而辍学情况。父母也教育我,要乐于助人,在有能力的时候资助别人。更重要的是,我在部队服役时,毛主席发出‘向雷锋同志学习’的号召,并谆谆教导我们:‘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,一辈子做有益于人民的事……’雷锋日记中这样写道: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……’这些都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。”童邦烈告诉记者,独生儿子于1996年遭遇不幸离世,这是他们夫妻心中永远消除不去的痛。于是,2002年,他从瓮安县计生协退休后,带着妻子搬离到龙里县一个叫“小岩村”的布依村,一边经营农家乐,一边疗伤。

  从那时开始,童邦烈夫妇将自己经营农家乐的收入用来资助困难家庭,捐钱捐物无数。两位老人不愿把这些事看作是对别人的帮助,更多的时候他们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。

  作为一名老党员,2012年,童邦烈的党组织关系转入省计生困难家庭扶助中心、省人口健康基金会联合党支部。这对他而言,也是找到了可以信任的公益组织。

  当天,司克隆带着童邦烈夫妇参观校园,并一路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情况。童邦烈夫妇鼓励司克隆:“认真学习,刻苦钻研,不负期望。同时,要注意休息,做到劳逸结合。”

  据了解,家住盘州市大山镇司寨村三组的司克隆的母亲患有血管瘤,长年卧床;父亲因一次意外,致腰部受伤,不能干重活。一家人的生计,还只能依靠父亲平时打零工维持。

  2021年,当地计生部门了解到司克隆的家庭情况后,逐级上报。童邦烈得知后,与妻子商定,每年拿出2000元资助司克隆读书。“只要他一直读书,我们就会资助他。”

  司克隆仅是童帮烈夫妇所资助众多困难学生中的一人。

  资助睛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甘官英、甘官分姐妹俩从中学到大学。现在,姐姐甘官英已经工作;受资助的天柱县石洞镇槐树村杨漫于20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贵州师范大学;余庆县花山苗族民族乡杨毅得到资助,考入上海电机学院。2021年,她被西南大学录取为中医药学研究生……从2002年至今,20多年来,童邦烈夫妇陆续资助困难学生近100人,资助金额数十万元。一批批困难学生健康成长,考上高等院校,走上工作岗位。

  童邦烈的手机中有一个名为“心爱学子”的群。这个群总共有8人,童邦烈是群主,其他7人均是他通过省人口健康基金会平台资助的困难学生。童邦烈会在群里分享他的生活感悟,激励各位学子;各位学子也会在群里向童邦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。

  “这个群一直保持8人状态好多年了。群里受资助的学子毕业工作后,我就会把他移出群。同时,增加新受资助的学子进群。”童邦烈说,“心爱学子”8人群会一直保续下去。

  择一事,爱一事,终一生。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股子韧劲,更要源源不断的爱与付出。童邦烈说,公益这条路,他要一直走下去。“在我有生之年,会继续资助有困难又积极向上的学生。”

  回访司克隆后的归途,望着车窗外一畦畦盛放的油菜花,童邦烈口中吟念,“爱他生计资民用,不是闲花野草流”。

版权所有:贵州省人口健康基金会 www.gzrkjk.org.cn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安云路樱花巷19号 邮编:550004
信息产业部备案编号: 黔ICP备19003782号 网站设计:贵州大秦网络传媒

版权所有:贵州省人口健康基金会 www.gzrkjk.org.cn
备案号:黔ICP备19003782号  大秦传媒提供网站设计服务